江苏南京:迈入"境界"之门,软件谷"AI 群星"闪耀
“AI ·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揭开“神秘面纱”——
迈入"境界"之门,软件谷"AI 群星"闪耀
▲华夏机器人展厅,机器人队伍“整装待发”。
▲戴上AI眼镜,开启“新视界”。

▲中国(南京)软件谷。
▲巧用AI装置,挥就精彩书法。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 喻华轩
蹲点主题: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蹲点点位:中国(南京)软件谷“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中,8次提及“人工智能”,涉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多个关键领域,凸显了其在国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中的核心地位。
锚定“十五五”,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绘制了系统全面的蓝图。其核心脉络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根基,以全面深入的融合应用为主战场,通过构建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和健全完善的治理体系为保障,最终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
11月23日上午,走在软件谷云密城、汇智城等科创园区,“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的科技元素不时映入眼帘。当天,位于雨花台区的这座孕育着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雄心的街区,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开街。
1.96平方公里范围的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已建成10个专业园区、1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集聚了华为、中兴、希音、亚马逊等AI企业381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按照“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空间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在这里已形成梯度支撑、功能协同、生态完备的发展格局。
“未来已来镜界已开”
新项目新平台云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以来,南京作为中国首个软件名城和江苏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雄厚的软件产业基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打造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和“创新高地”。
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建设,23日上午,街区正式开街。作为南京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落子,街区开街是全市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雨花台区委书记、软件谷党工委书记张连春在致辞中指出,街区开街不仅是雨花台区软件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将聚焦“智能引领、数实融合、场景示范”三大方向,推动区域软件产业升级,为南京世界级软件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未来已来、镜界已开。活动现场,两大核心平台同步启航成为亮点。其中,软件谷人工智能应用产才协同创新中心将重点培育AI与鸿蒙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产才融合能力。广西南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软件谷同步启动南A中心产业协同发展基地,目标是深化面向东盟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拓展。
校地融合与项目签约的丰硕成果也在开街仪式现场得到体现。南京大学软件学院AI4SE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软件谷分院)、东南大学—中国(南京)软件谷智能机器人双高协同创新中心正式签约入驻街区,将依托高校技术优势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算力服务平台、国投智能南京项目、华设深澜机器人研发中心等一批入驻项目完成签约,涵盖智能硬件、数据服务等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揭授牌仪式上,重磅创新平台和重量级项目密集落地。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中兴通讯(南京)智算创新中心揭牌,两大中心将从技术服务、行业适配等维度,助力区域产业智能化升级。“质能·工坊”OPC 创业孵化社区同步开启运营,将聚焦单人创业模式,打造独角兽企业培育平台。
此外,作为从南京成长起来的行业领军者,“全球独角兽”希音相关项目此次也揭牌入驻,这不仅是其在“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关键布局,也将为街区带来产才融合、技术协同与场景开放的多重赋能。
381家AI企业5万人才
软件谷“AI气质”满满
当下南京的软件谷,一派艳阳高照的蓬勃活力。
随着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的开街,街区范围内的10个科创园区里,早已“AI气质”满满。
在汇智城,一座崭新的楼宇变身“AI·模坊”智能体集散中心。记者在此看到的,是一个个让人眼界大开的人工智能最前沿技术和产品。
“帮我打车回家!”在汇智城“集散中心”一楼的荣耀智能体展示区,这句话说完后十几秒钟,南京荣耀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龚磊面前的手机投屏上,已显示“司机即将抵达”的信息,目的地是他位于软件谷菁英公寓的家。
“在荣耀手机的YOYO应用中,说句话就能打车回家只是一个AI功能。”龚磊说,“这句话的背后,是荣耀的AI技术自动在后台识别需求、关联打车软件、发出需求、敲定目标……过去打车要盯着界面点击操作很多下,如今是利用荣耀智能体‘一句话搞定’。”
“一语解千愁,万事找YOYO”,荣耀智能体还能轻松实现图片生成视频、提供陪聊服务、英语陪练等功能。目前,坐落于软件谷金融科技城的荣耀开发的这一应用,已覆盖4000多端口、打造了3000多个应用场景。
“中科创达的智能驾驶座舱系列技术和产品,已广泛运用于全球除特斯拉之外的几乎所有汽车品牌。”站在一块约一米长的狭长驾驶室触屏前,中科创达事业群副总裁徐家兆向记者操作展示了智能驾驶座舱的“含AI量”——只要轻触屏幕,驾驶员即可让后台翻阅汽车使用手册对比分析驾驶中遇到的问题、可监测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劳驾驶、还能实景导航和车身实时检测,至于汽车后排两块显示屏可以看剧听歌,则已是“基本操作”。
江苏汇智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亮抱着软乎乎的毛绒玩具悠米,正和它互动对话。“会说话、有表情和动作的陪伴型玩具很多,但我们的产品是能‘私人订制’的。”王亮说,只要在汇智智能研发的智能体中台进行输入文本等简单操作,悠米就能变成你的朋友、孩子、爱宠,甚至男朋友,陪伴的“含金量”极高,用户不仅可以定制自用、送人,还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创业变得很容易”。
在华夏机器人的展区,两个机器人拳击手正在你来我往“拳脚相加”,会跳舞的机器人则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如果你想互动对话握手,立即有机器人前来呼应……
381家AI企业“群星璀璨”、5万AI人才埋首攻坚,按照“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建设布局,“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以云密城(成熟空间)、汇智城(成长空间)、紫创城(未来空间)为核心载体,将全力打造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先行区、垂类应用创新示范区,为南京的数智跃迁提供新引擎。
厚植AI“科创雨林”
催生下一代智能革命
同样位于汇智城园区,软件谷打造的“质能·工坊OPC社区”迎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记者在这里看到,潮流的空间设计、亮眼的办公区色调、简约又宽敞的工位,让“单人+AI即公司” 的超级个体创业模式成为现实。
该社区运营负责人黄煜介绍,这是一个专为AI创业者打造的“能量补给站”。
今年的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上,我省提出了以良好生态竞逐人工智能新赛道,“质能·工坊 OPC 社区”应运而生,创业个体在这里通过AI协同支持,可独立完成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市场投放、用户运营与客服响应的全链路业务闭环。
社区前期收到了大量AI企业申请,首批已有13家企业通过遴选入孵,涵盖“AI+产业发展”“AI+消费提质”“AI+民生福祉”等赛道。企业入驻后纷纷表示,办公空间、企业服务、丰富的社群活动都很贴心,而零租金、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等政策支撑更是给力,社区还通过“大赛—培训—孵化—投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链路闭环服务。
厚植AI“科创雨林”,催生下一代智能革命。据悉,“AI·镜界—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围绕构建“人工智能+”能力支撑体系,引入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AMD ROCm实验室、南京市算力调度平台、南京数据要素创新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强化算力、数据与开源工具支撑,华为小艺、满运等六款大模型获国家网信办备案,四家企业入选2025年全国“人工智能+”创新案例百强。
落实“开放高水平应用场景”政策要求,目前街区正对照“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重点领域,建立“企业需求挖掘+政府场景开放”双向机制,通过“揭榜挂帅”,已推动AI诊所、AI餐厅、AI水务、AI消防等50余个场景落地。
构建全要素支撑体系,街区出台“5+1”政策,每年将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育与应用推广等。
为了让1.96平方公里的街区变得更靓丽,更“AI”,软件谷依托成熟社区、优质商业、公园设施等配套资源,接续打造高品质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催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AI生态。
未来,街区将聚焦AI+智能网联汽车、AI+工业软件、AI+低空经济等垂直领域,重点布局具身智能、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前沿赛道,锚定AI全场景应用,力争5年内集聚1000家AI上下游企业、10万名AI人才,打造500个代表性垂类应用产品、50个标杆应用场景,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关联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打造AI技术的“试验田”和AI赋能生产、生活的“样板间”,谱写人工智能新篇章。
记者手记
书写人工智能发展“新范式”
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速的浪潮中,南京“AI·镜界”生态街区的正式开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空间拓展,更是一次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它标志着区域AI产业发展从单点突破,已迈向生态集聚的全新阶段,展现出营造创新雨林、培育未来产业的宏大视野。
这片扎根于雨花台区中国(南京)软件谷热土的街区,凭借其清晰的“一环两轴三核四片区”规划,构建起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与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支撑体系。AMD ROCm实验室、南京市算力调度平台等关键要素的集聚,绝非物理层面的简单叠加,而是旨在催生化学反应般的协同创新。其面向全球征集场景方案的开放姿态,更是打破了传统园区封闭发展的窠臼。
启航“十五五”,街区的真正价值将体现在其能否成功催生原创技术、培育领军企业、并形成可复制的产业发展模式。其“千亿产值、千家企业、十万人才”的宏伟目标,承载着南京在AI时代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雄心。
这不仅是一个街区的启航,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它的探索,将奋力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提供宝贵的“南京经验”。
摄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