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授艺育新人 冠盛学堂筑根基—— “工匠小课堂”激活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2025-09-09 南京工会 172次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劳模工匠始终是引领前行的核心力量。近日,在南京冠盛汽配有限公司打造的 工匠小课堂上,轮毂技术部骨干薛红文以自身技术攻关经历为蓝本,向职工们分享工艺优化与创新实践经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依托冠盛学堂开展的技术骨干集中培训,南京冠盛正构建起 培训实践传帮带的良性循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匠心授课,以实战经验破解生产难题

面对多型号订单加工瓶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解决问题,更要想着优化体系工匠小课堂上,薛红文的分享从曾面临的生产难题切入,迅速引发在场职工共鸣。

此前,受限于传统生产线,难以高效应对多型号、中批量订单需求。作为技术骨干,薛红文主动扛起攻关大旗,牵头设计2条半自动装配线与5条磨超全自动连线技术方案。他带领团队创新采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结合模式,研发工装夹具快速换型机制,不仅实现多型号订单柔性化生产,更搭建全闭环质量管控体系,为企业拓展高端工业客户市场筑牢技术根基。

磨加工环节的效率与精度问题,曾是制约产能提升的关键。薛红文带领工艺团队从零突破,通过测试十余种砂轮与节杆、优化数十组加工参数,结合有限元分析模拟磨削过程,反复验证后将加工节拍降低30%,振纹缺陷率从20% 降低到1%以下。目前项目还在优化主轴振动检测、靠山支撑设计,预计每年能为企业降本超100万元。薛红文的话语中满是自信。

针对铆接工序高损耗、包装线人员密集等痛点,他同样交出亮眼答卷:创新提出表面涂层改性方案,采用氮化钛镀层工艺将 OE 项目铆头寿命提升十倍,优化铆接压力曲线减少 50% 以上裂纹与卡滞问题;主导雾化涂油机自动化改造,每条包装线人员从4人减至3人,全车间年节约人工成本45万元。

创新不是空想,是在一次次试错中找到最优解。薛红文在课堂上鼓励职工,要以钻研精神突破技术壁垒,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道生产工序。

学堂筑基,打造技术骨干——培训师人才链条

薛红文的传帮带实践,正是冠盛学堂构建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缩影。今年8月,冠盛学堂正式启动技术工匠营--工艺标准化培训,将传动轴工艺部、热处理生产部、OE 工艺部、轮毂工艺技术科、嘉兴开发科等多部门核心技术骨干集中起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系统化培训。

此次培训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采用理论学习+书籍研读+研讨实践+成果汇报四位一体培养体系:理论学习聚焦前沿工艺知识,夯实骨干专业基础;书籍研读围绕行业经典著作,拓宽技术视野;研讨实践环节以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组织骨干跨部门交流攻关;成果汇报则通过项目演示、方案答辩等形式,检验培训成效。

我们不仅要提升技术骨干的个人能力,更要打造一支能传经送宝的师资队伍。冠盛学堂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培训结束后,这些技术骨干将返回各自岗位,担任工匠小课堂培训师,把所学技术知识、工艺标准、创新思路传递给更多职工,形成一人学成、众人受益的辐射效应。

通过冠盛学堂集中培训+工匠小课堂传帮带的模式,冠盛正推动工艺管理从被动解决问题主动体系化建设转型,为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打造坚实的技术人才支撑,也为高淳区培育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高淳区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