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梦,成就我的工匠之路

2018-10-11 南京发布 6106次

视频点击观看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王强,是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冷作钣金工,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我从事铁路客车车体钢结构造修、城市轨道地铁车辆和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生产工作25年。很荣幸能作为 “南京工匠”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火车梦,成就我的工匠之路”。

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就是追求极致、精益求精、不断超越。在培养合格“匠人”的著作——《匠人精神》一书中,作者秋山利辉用 “守、破、离”三字来诠释。意即: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的新境界谓之“离”。对此,我深以为然。在我看来:

 

守,就是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

我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就生活在浦镇公司厂区附近。也许是男孩子的天性,我特别喜欢在铁道边看来来往往穿梭奔驰的火车,也梦想着有一天能亲手制造出自己的小火车。1990年怀揣梦想的我考入当时浦镇公司直属的浦厂技校,学习冷作钣金专业,开始了我的火车制造梦。因为爱好的缘故我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就格外用功,成绩也在年级名列前茅。1993年我以高出其他同学一级的技能水平毕业,进入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架车间做了一名普通的冷作钣金技术工人。

初入车间,我还是有些失望的。看到一辆辆破旧的火车外壳停放在轨道上,从车顶到车下焊花飞溅,大锤、小锤敲打铁板的声音,叮叮当当,震耳欲聋。这和我想制造中国最漂亮火车的梦想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的学徒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师傅第一眼看到我,就有些不高兴带我,觉得我弱不禁风的小个子干冷作钣金工很不合适。学徒的第一周师傅几乎没和我说什么话,我当时特别失落,但我并没有气馁,想着法子表现自己让师傅接受我。上班时,我紧跟着师傅后面边看边琢磨;休息时,我勤翻图纸和工艺文件,多学多记。每天开工前,我早早就到台位前,准备好师傅要用的工具,零件摆放到位。师傅操作时,我眼疾手快地给师傅打下手。从一开始经常递错工具零件,到后来及时而准确无误,我用了差不多2个月的时间。我的努力,师傅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对我的话多了、指点多了、下的任务也多了。我有疑问请教时,他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当我通过努力提前半年完成学徒任务独立顶岗时,我感到很是自豪,而我也成了师傅心目中最得意的弟子。

独立顶岗后,每天工作都很辛苦,经常累得下班后回家吃饭拿着筷子,手都在发抖。但我更加努力了,工作中学专业,下班后读大专学文化。那段时间虽然很艰辛但却也是我技术进步最快的几年,为我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技能上的优势在职工中逐渐崭露头角。2001年我在浦镇公司冷作钣金工技能大赛中斩获第一名,同年代表浦镇公司参加了原中国南车首届冷作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也是我向成功道路踏出的第一步。

 

破,就是以思考为底,攻坚克难而一往情深。

在工作能力提升的同时,更令我珍惜和欣慰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和公司发展的好时代。短短20来年,公司经历了从铁路客车修理到客车新造的转变,从铁路客车到轨道车辆、城际动车、高速动车的拓展,从碳钢车到铝合金、不锈钢车体的转型,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飞速提升,我的技能技艺也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展示舞台。

生产出高科技产品,需要的是精良工艺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方法,更需要的是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思考和突破。2012年,我有幸被调入车体车间负责公司首列CRH6城际高铁动车组司机室的试制,这是我们铁路人一直梦想的列车“子弹头”!我能有机会亲手制造,实现儿时的梦想,激动之情无以言表。然而“子弹头”虽然漂亮但不同于以往车型,其结构极其复杂,为流线型板梁蒙皮结构,很多零件都是空间曲面需要手工成型,对操作技能要求极高。为保证将产品做到极致,我认真把关800多种零部件,反复试验、研究板材锤压成型工艺,控制成型质量和装配间隙,严格将所有零件的配合间隙控制在0.5mm以内,比标准的1mm提高了一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司机室各部位尺寸的精度。在遇到技术瓶颈时,我查阅大量资料,优化操作方法,训练操作技能,直到将零件精度控制到极致,从而确保了公司首辆司机室一次试制成功。

在完成CRH6司机室试制任务的同时,我还牵头解决了:CRH6 T型车车体总成焊后变形矫正工艺研究,将调修效率提升30%;CRH6端部底架焊后牵引梁和前端梁直线度超差矫正,挽回经济损失约50万;CRH6侧墙焊后轮廓度超差矫正,挽回经济损失约30万等多个动车组技能攻关项目。

每一个攻克技术难题的过程都很磨人,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也是对心态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在顺利完成任务制造出完美产品的一刹那,那种成就感也是难以言喻的。

 

离,就是以创新为核,大胆探索而一往无前。

“子弹头”不仅跑出了铁路新速度,也打出了“浦车”的品牌影响,浦镇公司的国内外合作越来越广泛。要在国内、国外制造的舞台上秀出“浦镇”范,就必须有非同凡响的构想,就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2013年底公司接到马来西亚巴生谷和深圳3号线不锈钢车体生产项目。这两个不锈钢项目是我们公司首次签约的全新项目,意味着要打造出一条全新的不锈钢车体生产平台。我主要负责主持解决马来西亚项目的车体试制和深圳项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协助技术部门建立和优化现场生产工艺,为公司建立不锈钢车体生产平台提供技能支撑。项目中对我和车间最大的挑战就是——全新的不锈钢材质车体的调修。接到任务后我带领车间员工在工作中摸索,分析零件的受力状态,利用边角料模拟现场产品状态做调修实验,每当成功开发出一项调修工艺,我就手把手地传授给员工,指导他们进行练习和生产。通过半年的努力我带出了公司首支不锈钢调修技能员工队伍,还解决了马来西亚项目底架横梁焊后旁弯变形控制、深圳3号线侧墙骨架焊后轮廓度调修等10项技能攻关课题。期间,我还参与了“不同调修温度对不锈钢焊接性能及应力状态的影响”课题研究,利用业余时间汇编了“不锈钢车体调修技术汇编”培训教材,有效推进了项目试制进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在马来西亚项目上我的不锈钢车体调修法得到了西门子专家的认可,为公司顺利打造不锈钢车体生产制造平台做出了贡献。

2016年我主持了时速200公里碳钢车试制车侧墙骨架调修质量攻关,优化侧墙骨架调修工艺使其调修范围较前期大幅降低,调修结果在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同时,劳动效率提升30%以上。我还参与了公司新产品“空轨车”的制造,指导完成“空轨车”车体总成组焊,该车是公司首辆车体采用反装翻转工艺的铁路客车,试制的成功填补了公司该项工艺空白,我也为公司创造新品研发55天的记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速度的背后,是高铁人的拼搏创新精神,更是高铁人的工匠精神。对我来说,就是始终把每一个钣金零件都当成精品来打造,在精敲细凿中打造最美高铁。今年8月公司2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车体——这个我公司至今为止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车型已顺利下线,这也标志我们公司正式成为高铁俱乐部的成员,圆了我们几代浦镇人的高铁梦。

 

火车梦,陪伴了我,成就了我。25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工会和公司的关心培养下我先后收获了“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全国技术能手”“高铁工匠”“南京工匠”和“江苏工匠”等诸多荣誉。2012年10月公司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王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领军作用。2013年我的工作室被授予南京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我的带领下,工作室近年累计完成攻关课题62项、培训700多 课时,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我个人表论文6篇,编写了多部培训教材。2013年我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工作里百炼成钢,如今的我能够挺直腰板,骄傲地宣告——我是中国的工匠!

放眼未来,身为中国的工匠,我要不断逐梦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非凡业绩,为中国制造打造一张完美的浦镇名片、南京名片、江苏名片、世界名片。

谢谢大家!